正规实盘杠杆平台排行
正规杠杆平台排行
  • 小额股票线下质押融资 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公务员,中产逃离国际学校,海淀妈妈放弃鸡娃……“反卷时代”来了?

    2024-08-22 22:53176

    小额股票线下质押融资 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公务员,中产逃离国际学校,海淀妈妈放弃鸡娃……“反卷时代”来了?

    ◎智谷趋势(ID:zgtrend) | 凉爽 黄狮虎

    意外的事情,接二连三地发生。

    6月16日晚,安徽宿州市发布了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(第二批),一位斯坦福大学的博士毕业生——苏朕赫然出现在名单上,多少显得有些“格格不入”。

   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其拟录取岗位还只是: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职位。

    图源:澎湃新闻

    图源:澎湃新闻

    高学历人才的“就业下沉”现象,居然已经蔓延到常青藤名校博士身上了吗?从更大的跨度去观察,更多意外的现象跃入视野:

    为什么研究生的就业率,比本科生更难?为什么中产家庭,正在逃离国际学校?为什么连海淀妈妈,也开始放弃鸡娃……

   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背后,是时代的潮水正在转向了。

    斯坦福大学博士苏朕,从小到大都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甚至被初高中校友称为“学神一样的存在”。

    他报考一个乡镇公务员的岗位,让所有人都觉得极为意外,也引发热议。

   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,他高考系全县理科第二,本科就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期间曾获郭沫若奖学金。

    中科大的郭奖啊,那意味着每个班四年成绩加权的第一名才能获得,堪称是该校本科生的“最高荣誉”,凤毛麟角般的存在。

    跟苏朕接触过的校友们,认为他的聪明、努力和勤奋,其实非常适合做科研,未来毫无疑问是一片光明的。

    一路“大神”荣耀过来的苏朕,却选择了考取连大专生都有机会上岸的皖北乡镇公务员。消息一出,引起巨大的争议。

    网上立刻传来各种声音,有对“大材小用”的惋惜,也有人认为这似乎又是“教育无用论”的一个佐证。

    “跟着大佬做有针对性的研究,不好吗?”

    “很多大专学历做了乡镇的公务员,对比落差还是太大了。”

    “为教育无用论,学习无用论添砖加瓦。”

    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公务员,为什么会引起网友强烈的情绪共鸣?

    一方面,像苏朕这样的海归博士报考乡镇公务员,似乎并非出于个人长远职业规划,反而透露出高学历人才对出路的彷徨,也折射出当前的就业窘境。

    找工作不容易,对高学历人才也同样如此,高校和科研机构岗位饱和,企业更偏重于应用型人才等,让很多博士、硕士毕业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。

    根据经济观察报,一份针对2024届毕业生就业调研的报告显示,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33.2%,较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,同时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获得率43.9%。

    “研究生就业难于本科生”,话题一度冲上了热搜。

    尽管就业的期望、需求有所不同,但这一数据还是引起了网友热议,让“学历是否贬值”的问题再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
    有位国企下属的中型水务公司总经理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宁花5000元/月招本科生、不花7000元/月招研究生”,因为吃财政饭的企业预算紧张,招应届生是为了完成被安排的容纳就业指标。本科生就够了,而且更稳定。

    这两年,名校、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,也屡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:

    2019年,北大法学硕士张根辞去白领工作,当了4个月的“外卖小哥”,自白长文刷了屏;

    2022年,北京大学原子核物理学的博士王梦真,考上了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城管执法岗公务员,引起网友一片哗然;

    2022年,广东某山区县引进人才,居然引来31名博士、700多名硕士报名,其中就有哈佛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博士、清华大学工商管理博士;

    2023年,复旦附中招聘一名卫生保健员,层层筛选后,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卢某入选;

    2024年,广州市民政局招聘事业单位遗体火化工一职,引来华南理工大学、广东工业大学毕业生,甚至香港中文大学硕士争夺……

    孔乙己的长衫碎了一地,满目都是现实无情的铁拳。

    高学历者的出路,在这一个个真实案例的背后,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    另一方面,小镇青年们也感叹,怎么连县里的公务员岗位,也引来这么多“大神”出手?职场空间进一步被挤压。

    根据LinkedIn发布的《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趋势报告》,选择回国求职的留学生比例高达84%!

    图源:Leo观职场

    这些海归硕士、博士们的选择,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:

    考公。

    猎聘发布的《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高达17.73%的海外留学生毕业规划的首选是考公。可见,斯坦福博士苏朕的“同道中人”不在少数。

    当然,对哈佛、斯坦福、北大、清华的博士们来说,基层公务员可能只是他们的备选之一。

    他们未必会长期待在基层,甚至其中有人可能志存高远。

    二季度营收31.3亿美元,(大致)符合分析师预期。

    但越来越多名校博士纷纷投奔基层岗位的现实,依然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注脚:

    学历本身的含金量,越来越低了。

    与硕博高材生“下沉”就业相呼应的是,另一边,长长的中产队伍里,也开始出现不寻常的现象:

    中产的孩子们,开始逃离国际学校。

    在过去十多年里,中国刮起了一股留学热潮,导致国际学校在国内的热度也持续上升。“快乐教育”、“国际路线”是这种选择的标签。

    那时将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读书,确实成为许多中产家庭的教育选择。

    但今天,情况变了。国际学校成了网友们调侃的“中产返贫三件套”之一:

    房贷上千万

    配偶不上班

    孩子读国际学校

    正如上文中所提及的数据:

    当超过80%的留学生最终依然要回国求职,甚至很多人不得不去“卷”考公上岸的时候,再让孩子读国际学校,是不是得再掂量掂量?

    然而随着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,他们很难再像以前一样,毕业就轻松获得优越的岗位,反而还要承担可能会令“中产返贫”的高昂学费。

    性价比大打折扣后,中产将孩子送去国际学校读书的需求,自然也就越来越少,甚至还出现了逃离国际学校的趋势。

    根据国际学校服务机构“新学说”的数据,近三年来,中国新增国际学校的数量开始逐步放缓:

    2021年43所

    2022年37所

    2023年13所

    实际上,由于大量亚洲面孔的涌入,今天的国际学校也变得“卷”了,根本就不缺“卷王”。

    根据一位中产妈妈的亲身经历,国际学校开始卷的时间远远早于公立学校,而且卷的范围也更广。

    除了完成学校课程作业这最基本的起点,中产家长们还会争先恐后地私下偷偷给孩子“加餐”补习,什么英语、画画、游泳、奥数……在各种补习班的加塞下,有时候甚至就连午休时间也占用掉。

    在国际学校,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考试,成绩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,也不会设立排名,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卷。

    一位国际学校老师说,“如果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,跟不上就等于差等生,跟得上就等于中等生,跑在老师前面才是优等生。”

    你品,你细品。

    “优胜劣汰,适者生存”的道理,在国际学校同样适用。而逃离国际学校,更像是中产在现实面前的妥协。

    在躺和卷之间,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,既不想用力卷,但躺也躺不平。

    另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,就连“鸡娃”最拼的海淀妈妈们,也“想开了”。

    这些中国最“卷”的家长们,开始放弃“鸡娃”。

    前些年,在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全国教育看北京,北京教育看海淀。

    北京海淀,就是中国教育界耶路撒冷般的存在。这里有着全国闻名的重点小学,以及数量繁多、师资优质的补习机构。为了孩子能够“赢在起跑线上”,北京父母挤破头也想住进这里。

    久而久之,“海淀妈妈”也成了鸡娃的代名词。

    不过,这两年风向似乎逐渐变了,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“海淀妈妈养出‘学渣儿子’”、“海淀妈妈不想鸡娃”的话题。

    如果说,妈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:鸡娃的、半佛半鸡的、全佛的。

    那么海淀妈妈正在从“全力鸡娃”,转向“半佛半鸡”的状态,或者说是在躺平和鸡娃之间,不停地做仰卧起坐。

    政策的风向也在变,不再鼓励大家“鸡娃”,而是更加注重公平、均衡。

    今年4月23日,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《关于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》,其中就强调“严禁以考试成绩作招生依据”。

    图源:北京市人民政府网

    今年小升初不看简历了,有学校为了响应政策,甚至在校门口放了碎纸机。许多海淀妈妈,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
    为了攒简历进好学校而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、兴趣班,到最后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
    究竟还有没有必要,让孩子学那么多?

    很多妈妈都产生了问号,“鸡娃”的方向,也逐渐转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,甚至“逃离”海淀。

    这类故事越来越多:

    ——有个海淀女孩,拒绝再做“海淀妈妈”,不希望后代走像她一样的路,决定从学区公寓搬到郊外的洋房。

    ——有个全家清北MIT的海淀妈妈,在反思名校的意义后,决定带儿子逃离“宇宙鸡娃中心”海淀。

    ——甚至还有一部分的海淀妈妈,宁可选择依靠买保单给孩子打造终身“铁饭碗”,也不鸡娃了。

    为什么呢?

    有人一语道破天机:“我们这种长大后的90后的‘鸡娃’,就算早已在能力上超越了父母,但还是无法从财富和成就上超越我们的60后爹妈”。

    时代已经变了!

    再用过去的尺子,来衡量今天的求学之路,无异于刻舟求剑。

    种种变化表明,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,时代的潮水正在转向。

    教育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。让花成花,让树成树,让每个人充分自由地生长,发挥天赋。

    就像火遍全网的中专女生姜萍的故事,她凭借勤奋和天赋,加之伯乐的引导,同样能够在数学领域散发光芒。

    在“反卷时代”到来的时候,如何找到幸福的钥匙?

    或许,我们都需要以更加多元化、个性化的目光小额股票线下质押融资,接受人生的多种可能。

    版权声明: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